资讯中心

多路国资快马驰援 环保产业攻守转换秘诀在哪儿

作者:中天模板网 日期:2019-09-12
  通过合作实现强强联合,在当前环保圈已屡见不鲜。截至8月16日,仅在2019年就已有6家环保企业“联姻”国资。
 
  2018年至今,环保领域共发生17起国有资本入股民营环保企业的案例,或选择转让控制权,或选择与国资合作。进入2019年,这一趋势似乎愈演愈烈,特别是国资入股龙头环保企业的势头非常强劲。其中,川投集团入股碧水源,三峡集团入股北控水务,雄安集团则入股了启迪桑德间接控股其股东启迪控股。
 
  在业内人士看来,大型国企央企加快布局环保领域与环保重塑中的业态密切相关。一方面,根据此前发布的《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(2015-2020年)》,到2020年,我国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将不低于3.5%。另一方面,近年来国家的治污攻坚目标越发明显,如长江生态保护区、京津冀大气治理等。“这样的目标不是局部个别PPP项目能解决问题的”,并对供给侧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 
  通过梳理后发现,前述标的环保企业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大气、水、土壤、固废、生物质发电等多个领域。国资从三四年前的试探性入局,到如今的大举进入环保产业,既是主动出击,也是大势所趋。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调查分析,企业数量占比约11%左右的较大规模环保企业,其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超过80%,营业利润占比超过90%。
 
  而与前几年业内参股合作、打通上下游生态链的模式相比,大多数环保企业引入国有资本更多的是为了寻求资金解困,降低股权质押比例,缓解流动性危机。如果说集中清理不符合规定的PPP项目是导致环保民企冷却下来的直接原因,那么去杠杆、资金面紧张、融资困难等外部环境变化则间接促成了“寒流”。环保公司在资本金层面,通过结构化融资(即双重加杠杆)的方式快速扩大拿单规模,进一步加重了债务负担。
 
  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,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长,赶不上营收和利润的增速,现金回流成为环保行业的一大痛点。在大幅度整治下,许多中标企业在建或未开工项目一律停止施工,随后出现多数企业现金流告急。首创证券数据显示,去年环保板块总体市值缩水约45%,企业直接融资难度增大。
 
  在融资趋紧的背景下,国资在项目拿单、市场开拓、资金成本上优势较为突出,有望与环保民企的技术、项目管理优势产生协同效应。由于PPP仍在优化和进化中,民营企业想要进场就需要融资,而国企又有着融资优势,所以两者“联姻”也可带来融资环境的优化。通过市场化手段进入环保行业,通过债务重组、重整计划等方式成为企业的战略投资人,有利于解决公司资金紧张的局面,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。
 
  同时,环保行业的大量订单主要来自于政府,国企背书对企业拿单能力的提升也有积极影响。国有企业可对应地获得民营环保企业完备的供应链或者市场资源,并借助其灵活的机制更好地打开市场。通过融合发展,环保行业不断形成规模强大、竞争力强的平台或者集团。至于后续如何演变,还需观察国资入场后企业的整合情况。
 
  环保行业已告别简单粗放的野蛮生长,目前到了需要冷静思考的阶段。我们究竟如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?对于企业而言,无论环境与风向如何,活下去才是第一要义。在行业人士看来,这一轮易主潮,意味着行业洗牌期的到来。而从未来趋势发展来看,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价值、企业核心竞争力、商业模式的发展或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。